本文作者:長沙鋼結構施工工程

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以下不屬于混凝土結構的是)

長沙鋼結構施工工程 2個月前 ( 03-25 ) 7868 1條評論
今天給各位分享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以下不屬于混凝土結構的是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2,、,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4,、,混凝土結構設計選擇題(06年1月全國自學考試,5、,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探討,?

今天給各位分享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以下不屬于混凝土結構的是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探析,?

在我國現(xiàn)在的多高層建筑中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應用最普遍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其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依據(jù)GB5002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和GB5001122001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抗震等級的選取,,振型組合數(shù)的合理選取,,軸壓比限值等問題的計算容易被設計人員,進行初步探討,,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可供設計人員參考。

一,、概述

在我國現(xiàn)在的多高層建筑中,,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最常用的結構形式。因為其具有足夠的強度,,良好的延性和較強的整體性,,目前廣泛用于地震設防地區(qū)。

在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過程中,,筆者通過切身體會,,總結歸納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了一些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的問題。較常見的有在結構施工圖中將場地類別寫成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了場地土類別,,結構設計使用年限與建筑施工圖不一致,,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不明確,柱縱筋在基礎內(nèi)錨固長度不足,,周期該折減而未折減等,,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框架結構的耗能機理

框架結構主要是以壓彎構件——豎向框架柱和以彎剪構件——水*框架梁組成的,。實際工程計算的例子表明,框架結構的延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框架梁和框架柱構件本身的延性和屈服彎矩,。

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每經(jīng)過一個循環(huán),加載時先是結構吸收或儲存能量,,卸載時釋放能量,,但兩者不相等,。兩者之差為結構或構件在一個循環(huán)中的“耗失能量”(耗能),也即一個滯回環(huán)內(nèi)所含的面積,。結構吸收的地震能量可以由力——位移曲線所包圍的面積來表示,。

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中的兩個注意問題

(一)抗震等級的選取

對于乙類建筑,,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3.1.322規(guī)定:地震作用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體現(xiàn)為抗震等級)在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8度時,,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實際設計中經(jīng)常發(fā)生抗震等級選錯的情況,如:位于8度區(qū)的某乙類建筑,,應按9度由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1.2確定,,為一級抗震等級。

(二)振型組合數(shù)的合理選取

應按以下規(guī)則選取:對于較高層建筑,,當不考慮扭轉耦聯(lián)時,,振型數(shù)應不小于3;當振型數(shù)多于3時,,宜取為3的倍數(shù)(由于程序按3個振型一頁輸出),,但不能多于層數(shù)。當房屋層數(shù)不大于2時,,振型數(shù)可取層數(shù),。對于不規(guī)則建筑,當考慮扭轉耦聯(lián)時,,振型數(shù)應不小于9,,但不能超過結構層的3倍,只有定義彈性樓板且按總剛分析法分析時,,才可以取更多的振型,。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在條文說明中明確指出:振型數(shù)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90%所需的振型數(shù)。

目前satwe等程序已有這種功能,,這是一個重要指標,。如:對于某一建筑,選取的振型數(shù)為15,,但振型參與質量系數(shù)只有50%,,說明振型數(shù)取得不夠,可能由于此建筑過于復雜或由于某些桿件不連續(xù)導致局部震動引起的,,應仔細復核,。

四、獨立基礎拉梁的問題

當基礎埋置較深,,為了減小底層柱計算高度及底層側向位移,,可在±0.000附近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設置,,宜按照框架要求設計,,應注意此時需將板厚取為0,定義彈性結點,,按總剛分析法分析計算,,且基礎應設成短柱基礎。

五,、構造方面的若干問題

(一)框架梁的通常面積配筋率ρsv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11.3.9明確規(guī)定了最小面積配筋率,,容易被忽視。如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二級框架,,500mm×800mm,,C40,非加密區(qū)箍筋8@200,,四肢箍要求ρsv≥0.28ft/fyv=(0.28×1.71)/210=0.00228,,實際ρsv=(50.3×4)/(200×500)=0.002000.00228,不滿足設計規(guī)范,。

(二)當框架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時,,箍筋直徑?jīng)]有增大2mm

設計中經(jīng)常碰到梁端縱向受拉筋配筋率大于2%的情況,往往不注意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11.3.623的規(guī)定,,導致箍筋直徑偏小,。如:某二級框架梁截面尺寸為250mm×400mm,梁端負筋為4Φ25,,混凝土為C30,,箍筋為2%,故箍筋直徑應至少為10mm,,原配箍筋直徑偏小,。

(三)框架梁加密區(qū)箍筋肢距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如:寬300mm框架梁,箍筋為10@100,,兩肢箍,,此時箍筋肢距為260mm。當抗震等級為1級~3級時,,不滿足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11.3.8的規(guī)定,,應在加密區(qū)范圍內(nèi)加一根拉筋,成三肢箍,,可滿足要求,。

(四)框架柱縱筋間距和凈距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按GB500102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10.3.123和11.4.13的規(guī)定,框架柱縱筋的凈距不宜小于50mm,,且當柱截面尺寸大于400mm時縱筋的間距不宜大于200mm,。邊柱有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當邊跨較長,柱的計算長度較長,,沿邊跨方向框架的抗側剛度較弱時,。這時框架柱邊跨方向計算配筋較大,另一方向配筋較小,,如某框架柱高7.0m,,截面尺寸為500mm×700mm,短邊配8Φ25,,長邊配4Φ25,,兩方向均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五)地下室頂板厚度不夠

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6.1.4的規(guī)定,,當作為上部嵌固部位時,,應避免開大洞口,采用現(xiàn)澆結構,,且板厚不宜小于180mm,,實際設計中在此種情況下經(jīng)常會忽視此條規(guī)定,導致板厚偏小,。

(六)短柱位置未明確

樓梯*臺梁或者雨篷梁支撐在框架柱上,,容易形成短柱,應按要求全長加密箍筋,??蚣芡鈬畛鋲﹂_窗,由于窗臺處砌體對框架柱作用,,容易形成短柱,,也應全長加密。若不加密,,可將砌體墻與框架柱設成柔性連接(如:墻柱之間留有縫隙,,填充一些松散材料,但應有鋼筋與柱拉結),,或從邊框梁處出挑挑耳,,上砌砌體填充墻,消除對框架柱的作用,。

六,、關于框架結構電梯井的問題

由于在地震作用下高層框架結構的位移較難控制,而多層框架結構的位移控制要比其容易許多,,故對于多層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電梯井,,完全可以采用框架加填充墻形式,只是這時應加密填充墻構造柱,且應注意加強電梯井周圍的框架梁柱的配筋,,因其剛度影響在計算中無法反映出來,。若要將電梯井做成鋼筋混凝土形式,由于井筒會吸收較大地震力,,相應減少框架部分吸收的地震力,,則框架部分偏于不安全,且井筒基礎設計也較為困難,,故應對整個結構按有無鋼筋混凝土井筒分別計算,,取最不利結果配筋,,且對井筒墻壁采取做薄墻厚,、構造配筋、開豎縫,、開計算洞等辦法來弱化電梯井剛度,。這樣的墻體布置,在地震作用下不至于由于電梯井筒的破壞,,而導致結構整體喪失穩(wěn)定性,。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抗震規(guī)范》(GB50011-2001)第4.2.1條指出,,當?shù)鼗饕芰臃秶鷥?nèi)不存在軟弱粘性土層時,不超過8層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載相當?shù)亩鄬涌蚣軓S房,,可不必進行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這就是說,在8度地震區(qū),,大多數(shù)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可不必進行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但這些房屋在基礎設計時應考慮風荷載的影響。因此,,在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的整體計算分析中,,必須輸入風荷載,不能因為在地震區(qū)高層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風荷載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輸入,。

另一種情況是,,在設計獨立基礎時,作用在基礎頂面上的外荷載(柱腳內(nèi)力設計值)只取軸力設計值和彎矩設計值,,無剪力設計值,,或者甚至只取軸力設計值。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基礎設計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響基礎本向和上部結構的安全,。

2.框架計算簡圖不合理

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0.05m左右設有基礎拉梁時,,應將基礎拉梁按層1輸入。以某學生宿舍樓為例,,該項目為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丙類建筑,建筑場地為Ⅱ類,;層高3.3m,,基礎埋深4.0m基礎高度0.8m,室內(nèi)外高差0.45m.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第6.1.2條,,在8度地震區(qū)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設計者按3層框架房屋計算,首層層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構造設計;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顯然,,選取這樣的計算簡圖是不妥當?shù)摹R驗?,第一,,按構造設計的拉梁無法*衡柱腳彎矩;第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7.3.11條規(guī)定,,框架結構底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首層樓蓋頂面的高度。工程設計經(jīng)驗表明,,這樣的框架結構宜按4層進行整體分析計算,,即將基礎拉梁層按層1輸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載,,應將荷載一并輸入,。

這樣,計算剪力的首層層高為H1=4-0.8-0.05=3.15m,,層2層高為3.35m,,層3、4層高為3.3m.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第6.2.3條,,框架柱底層柱腳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25.當設拉梁層時,,一般情況下,要比較底層柱的配筋是由基礎頂面處的截面控制還是由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控制??紤]到地基土的約束作用,,對這樣的計算簡圖,在電算程序總信息輸入中,,可填寫地下室層數(shù)為1,,并復算一次,按兩計算結果的包絡圖進行框架結構底層柱的配筋,。

3.基礎拉梁層的計算模型不符合實際情況

基礎拉梁層無樓板,,用TAT或SATWE等電算程序進行框架整體計算時,樓板厚度應取零,,并定義彈性節(jié)點,,用總剛分析方法進行分析計算。有時雖然樓板厚度取零,,也定義彈性節(jié)點,,但未采用總剛分析,,程序分析時自動按剛性樓面假定進行計算,,與實際情況不符。房屋*面不規(guī)則,,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4.基礎拉梁設計不當

多層框架房屋基礎埋深值大時,為了減速小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適當位置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要求設置,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并按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箍筋加密區(qū),。但就抗震而言,應采用短柱基礎方案,。

一般說來,,當獨立基礎埋置不深,或者過去時置雖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礎時,,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載差別較大,,或根據(jù)抗震要求,可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構造基礎拉梁,?;A拉梁截面寬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構造基礎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圍的下限,,縱向受力鋼筋可取所連接柱子的最大軸力設計值的10%作為拉力或壓力來計算,,當為構造配筋,除滿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Ⅱ14,,配筋不得小于Ⅰ8-200.當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墻或樓梯柱等傳來的荷載時,,拉梁截面應適當加大,算出的配筋應和上述構造配筋疊加,。構造基礎拉梁頂標高通常與基礎高或短柱頂標高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基礎可按偏心有受壓基礎設計,。

當框架底層層高不大或者基礎過去埋置不深時,,有時要把基礎拉梁設計得比較強大,以便用拉梁來*衡柱底彎矩,。這時,,拉梁正彎矩鋼筋應全跨拉通,負彎矩鋼筋至少應在1/2跨拉通,。拉梁正負彎矩鋼筋在框架柱內(nèi)的錨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關抗震構造要求與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

此時拉梁宜設置在基礎頂部,,不宜設置在基礎頂面之上,,基礎則可按中心受壓設計。

5.框架結構帶樓電梯小井筒

框架結構應盡量避免設置鋼筋混凝土樓電梯小井筒,。因為井筒的存在會吸收較大的地震剪力,,相應地減少框架結構承擔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礎設計也比較困難,,故這些井筒多采用砌體材料做填充墻形成隔墻,。當必須設計鋼筋混凝土井筒時,井筒墻壁厚度應當減薄,,并通過開豎縫,、開結構洞等辦法進行剛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單排鋼筋,,以減小井筒的作用,。設計計算時,除按框架確定抗震等級并計算外,,還應按帶井筒的框架(當*面不規(guī)則時,,宜考慮耦聯(lián))復核,并加強與井墻體相連的柱子的配筋,。

此外,,還要特別指出,對框架結構出屋頂?shù)臉请娞蓍g和水箱間等,,應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體墻承重,;而且應當考慮鞭梢效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雨篷等構件應從承重梁上挑出,,不得從填充墻上挑出,;樓梯梁和夾層梁等應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墻上,。

6.結構計算中幾個重要參數(shù)的合理選取

《抗震規(guī)范》第3.6.6.4條指出,,所有的計算機計算結果,應經(jīng)分析判斷確認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設計,。通常情況下,計算機的計算結果主要是結構的自振周期,、樓層地震剪力系數(shù),、樓層彈性層間位移(包括最大位移與*均位移比)和彈塑性變形驗算時樓層的彈塑性層間位移、樓層的側向剛度比,、振型參與質量系數(shù),、墻和柱的軸壓比及墻、柱,、梁和板的配筋,、底層墻和柱底部截面的內(nèi)力設計值、框架——抗震墻結構抗震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與總地震傾覆力矩的比值,。超筋超限信息等等,。

為了分析判斷計算機計算結果是否合理,結構設計計算時,,除了有合理的結構方案、正確的結構計算簡圖外,,正確填寫抗震設防烈度和場地類別,,合理選取電算程序總信息中的其他各項參數(shù)也是十分重要的。

現(xiàn)以空間有限元分析與設計程序SATWE為例,,結合施工圖審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說明有關參數(shù)如何合理選取。

結構的抗震等級

在工程設計中,,多數(shù)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設防分類屬于丙類建筑,,如民用住宅、辦公樓及一般工業(yè)建筑等等,,其抗震等級可根據(jù)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的高度按《抗震規(guī)范》表6.1.2確定。而電訊,、交通,、能源,、消防和醫(yī)療等類建筑以及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零售商場等公共建筑,,首先,,應當根據(jù)《建筑抗震設防分標準》(GB50223-95)確定其中哪些建筑屬于乙類建筑(可能還有甲類建筑,本文不涉及)乙,、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計算。對于乙類建筑,,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抗震措施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列度提高一度的要求,。所謂抗震措施,,在這里主要體現(xiàn)為按本地區(qū)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由《抗震規(guī)范》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例如,,位于8度地震區(qū)(如北京)的乙類建筑,,應按9度由《抗震規(guī)范》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為一級;當8度乙類建筑的高度過表6.1.2規(guī)定的范圍時,,還應經(jīng)專門研究,,采取比一級抗震等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如北京某大型零售商場和某***醫(yī)院的門診樓本屬乙類建筑,,但設計人員錯當成丙類建筑來設計,,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為降低,不得不對設計計算做重大修改,。

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

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對高層建筑,當不考扭轉耦聯(lián)計算時,,至少應取3,;當振型數(shù)多于3時,宜取3 的倍數(shù),,但不應多于層數(shù),;當房屋層數(shù)≤2時,振型數(shù)可取層數(shù),。對于不規(guī)則的結構,,當考慮扭轉耦聯(lián)時,對高層建筑,,振型數(shù)應取≥9,;結構層數(shù)較多或結構剛度突變較大,振型數(shù)應多取,,如結構有轉換層,、頂部有小塔樓,、多塔結構等,振型數(shù)應取≥12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層數(shù)的3倍,;只有當定義彈性樓板,且采用總剛分析,,必要時,,振型數(shù)才可以取的更多?!犊拐鹨?guī)范》指出,,合適的振型個數(shù)一般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數(shù)。SATWE等電算程序已有這種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輸出這種參與質量的比值,。有些設計人員不大重視電算程序使用手冊的應用,選取振型數(shù)時比較隨意,,這是應當改進,。此外,由耦聯(lián)計算的地震剪力通常小于非耦聯(lián)計算,,僅當結構存在明顯示扭轉時才采用耦聯(lián)計算,,但在必要時應補充非耦聯(lián)計算。

結構周期折減系數(shù)

框架結構及框架——抗震墻等結構,,由于填充墻的存在,,使結構的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計算周期大于實際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結構偏于不安全,,因而對結構的計算周期進行折減是必要的,,但對框架結構的計算周期不折減或折減系數(shù)取得過大都是不妥當?shù)摹蚣芙Y構,,采用砌體填充墻時,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取0.6~0.7,;砌體填充墻較少或采用輕質砌塊時,,可取0.7~0.8;完全采用輕質墻體板材時,,可取0.9.只有無墻的純框架,,計算周期才可以不折減。

框架梁,、柱箍筋間距

《抗震規(guī)范》第6.3.3條及6.3.8條對不同抗震等級的框架梁,、柱箍筋加密區(qū)的最小箍筋直徑和最大箍筋間距做了了明確規(guī)定,。根據(jù)這些規(guī)定,工程習慣上常取梁,、柱箍筋加密區(qū)最大間距為100mm,,非加密區(qū)箍筋最大間距為200mm.電算程序總信息中通常也內(nèi)定梁、柱箍筋加密區(qū)間距為100mm,,并以此為依據(jù)計算出加密區(qū)箍筋面積,,由設計人員要據(jù)規(guī)范確定箍筋直徑和肢數(shù)。

但是,,在程序內(nèi)定的條件下,,當框架梁的跨中部位有次梁或有較大的其他集中荷載作用卻僅配兩肢箍筋時,多數(shù)情況下,,非加密區(qū)箍筋間距采用200mm會使梁的非加密區(qū)配箍不足,,因此建議程序內(nèi)定梁箍筋改為取梁的非加密區(qū)間距200mm.這樣,既可保證梁非加密區(qū)的抗剪承載力,,又可適當增加梁端箍筋加密區(qū)(箍筋間距為100mm)的抗剪能力,,梁的強剪性能更能充分體現(xiàn)。當框架梁由于種種原因縱向鋼筋超筋時,,梁端適當加大抗剪承載力對結構抗震非常有利,。這也是為什么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2%時,規(guī)范規(guī)定梁的箍筋直徑應比最小構造直徑增大2mm的原因,。

對于框架柱,,當框架內(nèi)定柱加密區(qū)箍筋間距為100mm時,在某些情況下,,亦可能因非加密區(qū)箍筋間距采用200mm引起配箍不足,。因此,我們也建議程序內(nèi)定柱的箍筋間距改為取柱的非加密區(qū)的箍筋間距200mm.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梁,、柱箍筋非加密區(qū)配箍驗算時可不考慮強剪弱彎的要求,即剪力設計值取加密區(qū)終點處外側的組合剪力設計值,,并且不乘以剪力增大系數(shù),。

當然,如果電算程序能同時給出梁,、柱箍筋加密區(qū)和非加密區(qū)的箍筋面積,,則于設計者應更加方便了。

地下室層數(shù)的輸入處理

多層框架結構房屋有也設置地下室,。由于隔墻少,,常采用筏板式基礎。在電算時,,應將地下室層數(shù)和上部結構一起輸入,,并在總信息中按實際的地下室層數(shù)填寫 .這樣,,計算地基和基礎底板的豎向荷載可以一次形成,并且在抗震計算時,,程序會自動對框架底層柱底截面的彎矩設計值乘以增大系數(shù),。同時通過對層側移剛度比的分析比較,還可以正確判斷和調(diào)整房屋的嵌固位置,,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保證樓板有必要的厚度和最小配筋率等等;當結構表現(xiàn)為豎向不規(guī)側時,,不僅要驗算薄弱層,,而且還要對薄弱層的地震剪力乘以1.15的增大系數(shù)。如果在結構總體計算時,,總信息中填寫的地下室層數(shù)少于實際輸入的層數(shù),,彎矩設計值增大系數(shù)將會乘錯位置,從而在發(fā)生地震時,,會使極易發(fā)生震害的底層柱底部位因抗震能力降低而破壞,。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

淺談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的常見問題?

對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施工,,有關規(guī)范雖已有詳細規(guī)定,,但仍有若干問題沒有明確具體作法,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本文針對粱柱節(jié)點箍筋施工,、鋼筋混凝土強度等級、保護層厚度等方面的常見問題,,對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方法提出改進意見,。

1 梁柱節(jié)點箍筋施工問題

在實際施工中,梁柱節(jié)點區(qū)鋼筋密集,,構造復雜,,特別是處于結構中間部位的柱子,梁柱鋼筋縱橫交錯,,梁的縱向受力鋼筋要放在柱縱向鋼筋內(nèi)部,,呈井子形交叉,這樣柱子的箍筋綁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施工單位普遍采取先安裝梁板模板,,再綁扎安裝梁鋼筋,,待梁鋼筋安裝結束,,然后整體沉梁,那么節(jié)點區(qū)箍筋就無法綁扎,,致使梁柱節(jié)點區(qū)出現(xiàn)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雜亂的擠在一起,這樣就會給節(jié)點區(qū)質量留下安全隱患,。

由于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工程質量的影響,,有些施工單位施工人員就采取用兩個開口箍筋對向拼合的方法,然而這種做法顯然是不符合規(guī)范規(guī)定的,。根據(jù)規(guī)范的規(guī)定,,為保證箍筋對混凝土核心區(qū)起到約束作用,箍筋要封閉,、末端要有彎鉤,。還有的做法就是在沉梁之前就把柱箍筋綁扎好,然后和梁一起下落,,由于箍筋與柱縱筋摩擦且下落不*衡,,使得箍筋不能下落出現(xiàn)施工人員強力往下打的現(xiàn)象,不但把箍筋打得變形,,而且也不能使得箍筋到位,。這樣做的結果是箍筋沒有得到封閉綁扎且雜亂變形,間距更不會滿足規(guī)范要求,。以上兩種方法都不能解決節(jié)點核心區(qū)箍筋施工的問題,。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鋼筋下料加工的時候,,就考慮增加若干根與箍筋同級別的短鋼筋,;具體長度根據(jù)節(jié)點區(qū)箍筋高度確定,箍筋開口處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設計間距用短鋼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邊或兩邊相對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開口四周封閉的整體骨架,。

第二,,在安裝梁鋼筋之前,把整體骨架套入柱縱筋并用墊木擱置在樓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縱向鋼筋并綁扎,,待梁鋼筋安裝完沉梁時,節(jié)點區(qū)骨架就與梁整體下落,,且不會出現(xiàn)變形,、開口的問題。這種方法可保證節(jié)點區(qū)箍筋的間距與數(shù)量,實施效果很好,,使得節(jié)點區(qū)箍筋能夠滿足規(guī)范要求,。

2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的問題

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設計時,根據(jù)設計原則,,為保證“強柱弱梁”強節(jié)點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強度等級通常會比梁板高,而且隨著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兩者的差距會更大,。然而這樣的話,就會給實際施工帶來很大麻煩,。

在框架結構施工中,,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兩批集中澆筑,即節(jié)點區(qū)采取和梁板結構混凝土相同強度等級澆筑,。如果單獨澆筑節(jié)點區(qū),,會存在因供應量少和與梁板分隔困難的問題,若同柱一起澆筑,,會因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施工縫留置出現(xiàn)違背規(guī)范規(guī)定的問題,,如與梁板同時澆筑存在節(jié)點“夾層”,存在質量隱患,。

根據(jù)文獻規(guī)定,,梁柱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差不宜大于5MPa,如果超過時,,梁柱節(jié)點區(qū)施工時應作專門處理,,使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強度等級與柱相同。特別強調(diào)節(jié)點核心區(qū)的混凝土強度等級要與柱相同,,不能與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而文獻規(guī)定,當柱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高于梁板的設計強度時,,應該對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混凝土強度等級采取有效措施,,保證節(jié)點混凝土的強度。兩個規(guī)范都在保證強節(jié)點的設計原則,。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邊)設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網(wǎng),,可避免在板內(nèi)設置交界面,,使施工難度降低;但為防止交界面出現(xiàn)施工冷縫,,建議施工時節(jié)點區(qū)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澆筑,,梁板混凝土則采用泵送,同時澆筑嘲。

要保證核心區(qū)混凝土的強度,,具體做法是在節(jié)點處增加縱向鋼筋,,設置型鋼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補強。這種方法施工方便,,質量容易保證,易被施工單位接受,,但節(jié)點區(qū)軸壓比增大,,延性減小。

3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問題

保護層厚度的規(guī)定是為滿足結構構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保護層厚度大小,,無法滿足上述要求,太大則構件表面易開裂,。因此,,《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GB50204-1992)第3.5.8條、《建筑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CBJ301-1988)第5.1.10條,、《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CB50204-2002)第5.5.2條均規(guī)定: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梁柱允許偏差為5mm,。

施工時須嚴格按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保證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但實際施工時很難做到,。高層建筑中,。由于柱箍筋直徑較大,間距較密,,肢數(shù)較多,,加工難度較大。安裝時內(nèi)外箍筋很難做到完全重疊,,只能部分外突部分內(nèi)凹,,外突箍筋使模板無法安裝,為此施工單位總是有意識地將箍筋做小一點以便安裝模板,。但會造成柱縱筋保護層偏大,,解決該問題有賴于提高現(xiàn)場加工精度。

在框架結構施工中,,由于樓面標高是一致的,。雙向框架梁同時穿越柱節(jié)點時,必然造成一側框架梁面筋保護層厚度偏大(往往會超過40mm),。井宇架梁節(jié)點也有同樣問題,,這些問題無法避免。但需注意:一是梁箍筋的下料問題.由于一向框架梁面筋需從另一向框架梁面筋底下穿過,。若該向框架梁端箍按原尺寸下料,,面筋無法直接綁扎到箍筋上,對梁骨架受力不利,因此梁端箍筋下料時高度可減小2-3cm(僅一向框架梁端需要),;二是施工時以哪一向為主,,保護層厚度增大,截面有效高度變小,,正截面受彎承能力減小(約5%),,設計時是否考慮這種影響,另一方面構件表面容易開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第9.2.4條規(guī)定:當梁,、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大于40mm時,應對保護層采取有效的防裂構造措施,;對此須在設計時就明確以哪一向為大,,并對保護層厚度偏大的一向梁端加鋪一層鋼絲網(wǎng)以防表面開裂。

4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冬期施工的問題

冬期施工首先要編制冬期施工技術措施與方案,。編制冬施技術措施與方案一定要結合實際統(tǒng)籌兼顧,,做到科學合理,全面,、具體,、適用,確保冬施質量,。

做好室外氣溫與周圍環(huán)境溫度測量,,以便及時掌握冬施的開始時間。在施工現(xiàn)場有代表性的位置設置測溫點,,定時定點每晝夜測溫不少于4次,,求出*均溫度并做好統(tǒng)計與記錄。

量混凝土出罐,、人模溫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炷琉B(yǎng)護溫度應符合下列要求:應在易于散熱的部位設置測溫孔(孔深宜為10cm~15cm,,也可為墻厚的1/2或板厚的1/2),全部測溫孔均應編號,,并繪制測溫孔布置圖,;測量混凝土溫度時,溫度計應采取措施與外界氣溫隔離,,溫度計留置在測溫孔內(nèi)的時間不應少于3min,,在達到臨界強度以前每2h測量一次,以后每6h測量一次,,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

從施工實踐來看,,混凝土工程冬期施工一般宜優(yōu)先選用綜合蓄熱法,其施工簡單,,經(jīng)濟合理且易于保證質量,。綜合蓄熱法即根據(jù)室外及周圍環(huán)境溫度摻加早強防凍劑,同時對混凝土及時進行保溫覆蓋,,充分利用預加熱量和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放出的水化熱,,防止熱量過快損失,減緩混凝土的冷卻速度,,使混凝土在正常溫度條件下達到預定的設計強度,。

在城市小區(qū)群體工程建設中,由于受現(xiàn)場場地條件限制以及文明施工和減少環(huán)境污染等方面考慮通常都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所以,在冬期施工混凝土的配制方面主要由商品混凝土廠家來具體控制,。施工現(xiàn)場主要是控制混凝土拌合物出機溫度不宜低于10℃,,入模溫度不得低于5℃。

冬期施工混凝土的養(yǎng)護嚴禁澆水且混凝土外露表面必須及時覆蓋,,覆蓋層的厚度應根據(jù)熱工計算確定,。混凝土的初期養(yǎng)護溫度不得低于防凍劑的規(guī)定溫度,,達不到規(guī)定溫度時應立即采取保溫措施,。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

混凝土結構設計選擇題(06年1月全國自學考試

哥哥你這不是作弊嗎

要自己學到了的那才你自己的知識

別人告訴你沒用的

多看看書以上問題都解決了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探討?

本文闡述了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設計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對目前存在的問題作了一定的探討并指出發(fā)展方向,。

根據(jù)筆者在十多年的結構設計計算中遇到的有關問題及相關設計經(jīng)驗,筆者認為,在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房屋結構設計中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應引起廣大設計工作者的注意。

1 基礎抗震承載力驗算及獨立基礎設計荷載取值問題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層數(shù)較低(一般在六層以下)時多采用柱下獨立基礎,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 - 2001)第4. 2. 1條指出,當?shù)鼗饕芰臃秶鷥?nèi)不存在軟弱粘性土層時,不超過8層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基礎荷載相當?shù)亩鄬涌蚣軓S房,可不必進行天然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但這些房屋在基礎設計時應考慮風荷載的影響,。因此,在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的整體計算分析中,必須輸入風荷載,不能因為在地震區(qū)高層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風荷載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輸入。另一種情況是,在設計獨立基礎時,作用在基礎頂面上的外荷載(柱腳內(nèi)力設計值)只取軸力設計值和彎矩設計值,無剪力設計值,或者甚至只取軸力設計值,。以上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基礎設計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響基礎本身和上部結構的安全,。

2 框架計算簡圖應合理

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 0. 05m左右設有基礎拉梁時,應將基礎拉梁按層1輸入。以某學生宿舍樓為例,該項目為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丙類建筑,建筑場地為Ⅱ類;層高3. 3m,基礎埋深4. 0m,基礎高度0. 8m,室內(nèi)外高差0. 45m,。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6. 1. 2條,在7度地震區(qū)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三級,。設計者按3 層框架房屋計算, 首層層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 0. 05m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構造設計;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顯然,選取這樣的計算簡圖是不妥當?shù)?。因?第一,按構造設計的拉梁無法*衡柱腳彎矩;第二,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 -2002)第7. 3. 11條規(guī)定,框架結構底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首層樓蓋頂面的高度,。

根據(jù)工程設計經(jīng)驗,這樣的框架結構宜按4層進行整體分析計算,即將基礎拉梁層按層1輸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載,應將荷載一并輸入,。這樣,計算剪力的首層層高應為H1 = 4- 0. 8 - 0. 05 = 3. 15m,層2層高為3. 35m,層3、4層高為3. 3m,。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6. 2. 3條,框架柱底層柱腳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 15,。當設拉梁層時,一般情況下,要比較底層柱的配筋是由基礎頂面處的截面控制還是由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控制??紤]到地基土的約束作用,對這樣的計算簡圖,在電算程序總信息輸入中,可填寫地下室層數(shù)為1,并復算一次,按兩次計算結果的包絡圖進行框架結構底層柱的配筋設計,。

3 基礎拉梁層的計算模型應符合實際情況

基礎拉梁層無樓板,用TAT或SATWE等電算程序進行框架整體計算時,樓板厚度應取零,并定義彈性節(jié)點,應用總剛分析方法進行分析計算。有時雖然樓板厚度取零,也定義彈性節(jié)點,但未采用總剛分析,程序分析時自動按剛性樓面假定進行計算,與實際情況不符,。房屋*面不規(guī)則時,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4 基礎拉梁設計應適當

多層框架房屋基礎埋深值大時,為了減小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和底層的位移,可以在±0. 000以下適當位置設置基礎拉梁,但不宜按構造要求設置,宜按框架梁進行設計,并按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箍筋加密區(qū)。但就抗震而言,應采用短柱基礎方案,。一般說來,當獨立基礎埋置不深,或者雖然埋置較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礎時,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載差別較大,或根據(jù)抗震要求,可沿兩個主軸方向設置構造基礎拉梁,。基礎拉梁截面寬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 /20~1 /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 /12~1 /18,。構造基礎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圍的下限,縱向受力鋼筋可取所連接柱子的最大軸力設計值的10%作為拉力或壓力來計算,當為構造配筋,除滿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Φ14,箍筋不得小于¢8@200,。當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墻或樓梯柱等傳來的荷載時,拉梁截面應適當加大,算出的配筋應和上述構造配筋疊加?;A構造拉梁頂標高通常與基礎高或短柱頂標高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基礎可按偏心受壓基礎設計。當框架底層層高不大或者基礎埋置不深時,有時要把基礎拉梁設計得比較強大,以便用拉梁來*衡柱底彎矩,。這時,拉梁正彎矩鋼筋應全跨拉通,負彎矩鋼筋至少應1 /2拉通,。拉梁正負彎矩鋼筋在框架柱內(nèi)的錨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關抗震構造要求與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時拉梁宜設置在基礎頂部,不宜設置在基礎頂面之上,基礎則可按中心受壓設計,。

5 框架結構應注意帶樓梯、電梯的小井筒的設計

多層框架結構應盡量避免設置鋼筋混凝土樓梯,、電梯小井筒,。因為鋼筋混凝土井筒的存在會吸收較大的地震剪力,相應地減少框架結構所承擔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的基礎設計也比較困難,故在設計過程中這些井筒多采用構造柱夾砌體材料做填充墻形成隔墻。當必須設計為鋼筋混凝土井筒時,井筒墻壁厚度應當減薄,并通過開豎縫,、開結構洞等辦法進行剛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單排鋼筋,以減小井筒的作用,。設計計算時,除按框架確定抗震等級并計算外,還應按帶井筒的框架(當*面不規(guī)則時,宜考慮耦聯(lián))復核,并加強與井筒墻體相連的柱子的配筋。

6 結構計算中幾個重要參數(shù)的合理選取

為了分析判斷計算機計算結果是否合理,結構設計計算時,除了有合理的結構方案,、正確的結構計算簡圖外,正確填寫抗震設防烈度和場地類別,合理選取電算程序總信息中的其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他各項參數(shù)也是十分重要的?,F(xiàn)以空間有限元分析與設計程序SATWE為例,結合結構設計計算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來說明有關參數(shù)如何合理選取。⑴結構的抗震等級的確定在工程設計中,多數(shù)房屋建筑按其抗震設防分類屬于丙類建筑,如民用住宅,、辦公樓及一般工業(yè)建筑等等,其抗震等級可根據(jù)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的高度按《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 1. 2確定。而電訊,、交通,、能源,、消防和醫(yī)療等類建筑以及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零售商場等公共建筑,首先,應當根據(jù)《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 - 95)確定其中哪些建筑屬于乙類建筑(可能還有甲類建筑,本文不涉及),。乙,、丙類建筑,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計算。對于乙類建筑,一般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時,抗震措施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⑵合理確定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對多層建筑,當不考扭轉耦聯(lián)計算時,至少應取3;當振型數(shù)多于3時,宜取3的倍數(shù),但不應多于層數(shù);當房屋層數(shù)≤2時,振型數(shù)可取層數(shù),。對于不規(guī)則的結構,當考慮扭轉耦聯(lián)時,對多層建筑,振型數(shù)應取≥9;結構層數(shù)較多或結構剛度突變較大,振型數(shù)應多取,如結構有轉換層、頂部有小塔樓,、多塔結構等,振型數(shù)應取≥12 或更多,但不能多于房屋層數(shù)的3倍;只有當定義彈性樓板,且采用總剛分析,必要時,振型數(shù)才可以取的更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指出,合適的振型個數(shù)一般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的90%所需的振型數(shù),。SAT2WE等電算程序已有這種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輸出這種參與質量的比值,。有些設計人員不大重視電算程序使用手冊的應用,選取振型數(shù)時比較隨意,這是需要應當改進的。此外,由耦聯(lián)計算的地震剪力通常小于非耦聯(lián)計算,僅當結構存在明顯扭轉時才采用耦聯(lián)計算,但非耦聯(lián)計算往往是不可缺少的,。⑶結構周期折減系數(shù)的確定框架結構及框架- 抗震墻等結構,由于填充墻的存在,使結構的實際剛度大于計算剛度,計算周期大于實際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剪力偏小,使結構偏于不安全,因而對結構的計算周期進行折減是必要的,但對框架結構的計算周期不折減或折減系數(shù)取得過大也是不妥當?shù)?。對框架結構,采用砌體填充墻時,周期折減系數(shù)可取0. 6~0. 7;砌體填充墻較少或采用輕質砌塊時,可取0. 7~0. 8;完全采用輕質墻體板材時,可取0.9。只有無墻的純框架,計算周期才可以不折減,。

7、結語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是我國大量存在的建筑結構形式之一,,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柱端與節(jié)點的破壞較為嚴重,,其抗震設計中必須滿足“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節(jié)點”,、“強底層柱底”等延性設計原則和有關規(guī)定。在多層及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設計的實踐中,,由于設計人員對規(guī)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上,,以及因地因人在結構選型、布置以及計算方法上相互差異較多而對設計產(chǎn)生較多的爭議,,抗震設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更多關于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wǎng)客服免費咨詢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

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以下不屬于混凝土結構的是) 鋼結構玻璃棧道施工

框架結構在進行建筑設計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1框架計算簡圖的確定

1.1無地下室的多層框架房屋

1)基礎埋深較淺時現(xiàn)澆的框架結構梁柱剛接,計算簡圖的確定主要是確定底層柱的計算長度,。根據(jù)《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以下簡稱《結構規(guī)范》)第7.3.11條規(guī)定:一般多層房屋中梁柱為剛接的框架結構,底層柱的計算長度取基礎頂面到一層樓蓋頂面的高度H:裝配式框架取1.25H。

2)基礎埋深較大時為了增加房屋底部的整體性,減小位移有時在0.000m附近設置基礎連系梁,。將基礎連系梁以下的部分看作底層,柱的H值取基礎頂面至連系梁頂面的高度,而把實際建筑的底層作為第二層考慮,層高H取連系梁頂層至一層樓面高度,。

1.2帶地下室的多層框架房屋

對于帶地下室的多層框架結構,合理確定上部結構的嵌固位置是一個關鍵問題?!督Y構規(guī)范》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01(以下簡稱《抗震規(guī)范》),都沒有明確地提出具體位置,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能夠滿足《抗震規(guī)范》第6.1.14條規(guī)定的地下室結構或采用箱型基礎時,可將地下室頂作為框架上部結構的嵌固位置,在利用PKPM軟件進行設計時,樓層總數(shù)僅輸入地下室以上的實際層數(shù),底層的層高H取實際層高,。這樣計算出的地震作用與實際情況較為接近,。對于不能滿足《抗震規(guī)范》第6.1.14條規(guī)定的地下室結構或者采用筏板式基礎時,嵌固位置最好取在基礎頂面。此時,利用電算進行樓層組合時,總層數(shù)應為實際的樓層數(shù)加上地下室的層數(shù),。

2基礎寬度和面積的計算

在計算基礎寬度或面積時,往往由于力學模型不明確或考慮問題不周詳,導致基礎寬度或面積不足,。如墻體上作用有較大集中力的情況,當墻體上有較大的集中力作用時,通過墻體和基礎可將集中力向地基擴散,但這種擴散是有一定范圍的,且基底土反力并不均勻分布。若設計時用該集中力除以墻段長度得到的*均線荷來確定基礎寬度,則導致局部基礎寬度不足,。因此,必須加大基礎寬度以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通常采用局部調(diào)整系數(shù)調(diào)整基礎寬度的方法解決此類問題。

目前常用的框架結構空間分析計算軟件都是以整幢樓的梁,、柱整體參加工作進行計算分析的,對部分梁而言,盡管相交梁截面尺寸不同,相互之間卻不存在主,、次梁關系,設計人員在繪制施工圖時,應注意配筋形式與受力分析相匹配??蚣芙Y構經(jīng)空間分析程序電算,所有按主梁輸入模型的梁是整體工作的,部分梁將產(chǎn)生扭轉問題,。一些三維空間分析軟件,雖已調(diào)整梁的抗扭剛度,但計算出來框架邊梁扭矩筋仍很大,因程序不計樓板對梁的約束作用(即實際扭矩設計算值那么大),實際受力與計算模型不符??砂汛瘟褐ё臑殂q支座,并配以構造處理,。

框架梁的抗剪配筋施工圖繪制時,往往為省事,而不查閱構件配筋打印資料,僅以配筋簡圖進行設計,并通常對簡圖上梁端加密區(qū)箍筋放大一倍間距置于跨中,此法如遇該梁上次梁集中力較大,剪力包絡圖趨于*緩,就會產(chǎn)生加密區(qū)外箍筋抗剪不足,導致結構不安全。

3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的取值

混凝土保護層的作用是保護鋼筋不發(fā)生銹蝕,并保證鋼筋的粘結錨固性能,直接影響構件的耐久性和鋼筋的受力性能,但由于設計人員的不重視,常會出現(xiàn)以下問題:1)梁或柱中,只注意到主筋的保護層厚度,而忽略了箍筋的保護層厚度,造成箍筋外露或保護層厚度不足;2)主梁與次梁交叉處,、主梁,、次梁和板的鋼筋關系處理不明確,造成板負筋保護層厚度不足或構件有效截面高度損失,直接影響到構件的安全性;3)地上部分與地下部分的柱子因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不同,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應采取不同的保護層厚度。

因此,設計時應注意:1)正確處理構件內(nèi)各類鋼筋的相互關系,按鋼筋的正確位置確定構件內(nèi)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及構件有效截面高度,并進行構件的截面設計,。首先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確定梁柱內(nèi)箍筋的保護層厚度,即確定箍筋的正確位置,主筋的保護層厚度可采用a+d(1a為箍筋保護層最小厚度,d1為箍筋直徑),并大于規(guī)范規(guī)定的最小厚度,以此確定主筋的正確位置;根據(jù)各種鋼筋的正確位置,確定相關構件的有效截面高度并進行配筋計算,在施工圖中標出相關構件中鋼筋的位置,。2)正確區(qū)分同一構件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區(qū)別對待不同環(huán)境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地下部分的柱子可將其斷面加大,滿足其保護層厚度的要求,同時保證柱子鋼筋上下位置的一致性,滿足鋼筋受力要求,。

4框架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4.1梁的抗震構造

1)梁截面尺寸:為了防止梁發(fā)生斜裂縫破壞,、斜壓型脆性破壞,框架梁截面尺寸必須滿足如下要求:梁的截面寬度與高度之比為b/h≥0.25,且b不宜小于200mm,也不宜小于1/2柱寬;同時應滿足高跨比ln/h≥4;梁最大*均剪應力為V/bh0≤0.20fc。其中,b,、h,、h0分別為梁截面寬度、高度,、有效高度;V為梁端組合剪力設計值;fc為混凝土軸心抗壓強度設計值,。

2)梁的配筋率:為了保證梁的變形能力,使框架結構具有較好的抗震性能,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應能使梁端截面的受壓區(qū)相對高度滿足以下要求:一級框架x≤0.25h0;二級框架x≤0.35h0,同時,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大于2.5%。

3)梁的箍筋:為了保證梁有足夠的延性,提高塑性鉸區(qū)壓區(qū)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值,并防止在塑性鉸區(qū)內(nèi)最終發(fā)生斜裂縫破壞,在梁端縱筋屈服范圍內(nèi)加密封閉式箍筋,對提高梁的變形能力十分有效,。同時,為了防止壓筋過早壓曲,應嚴格遵照《抗震規(guī)范》限制箍筋的間距,。

4)梁內(nèi)縱筋錨固:在反復恒載作用下,在縱向鋼筋埋入梁柱節(jié)點的相當長度范圍內(nèi),混凝土與鋼筋之間的粘結力將發(fā)生嚴重破壞,因此應注意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中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一般應比《結構規(guī)范》中所規(guī)定的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大。

4.2柱的抗震構造措施

1)柱截面尺寸:柱的*均剪應力太大,會使柱產(chǎn)生脆性的剪切破壞,。*均壓應力或軸壓比太大會使柱產(chǎn)生混凝土壓碎破壞,為了使柱有足夠的延性,柱截面尺寸應符合以下要求:柱截面的長邊應小于柱凈高的1/4,且柱截面的寬度不宜小于300mm;當剪壓比保持較低時,可獲得較好的延性,為此柱端截面的*均剪應力一般宜小于3N/mm,。

2)柱縱向鋼筋的配置:柱中縱向鋼筋宜對稱配筋:為了保證柱有足夠的延性,柱的最小配筋率必須滿足《抗震規(guī)范》要求;縱向鋼筋的接頭,一級框架應采用焊接接頭;二級宜采用焊接接頭,而底層柱根應焊接;三級可采用搭接,而底層柱根宜焊接;直徑大于32mm的鋼筋必須采用焊接。在縱向鋼筋連接區(qū)段內(nèi)宜加密箍筋,防止縱向鋼筋的壓曲,增加粘結強度,。

3)柱的箍筋:在地震力的反復作用下,柱端鋼筋保護層往往首先碎落,這時,如無足夠的箍筋約束,縱筋就會向外膨曲,柱端破壞,。箍筋對柱的核心混凝土起著有效的約束作用,提高配箍率可以顯著提高受壓混凝土的極限壓應變,從而有效增加柱的延性,。因此設計人員應遵照《抗震規(guī)范》對框架柱的箍筋構造要求。

5結論

總之,以上提出的都是些框架結構設計中出現(xiàn)的易疏忽的問題,。一旦處理不好或計算過程中未加考慮便會導致結構不合理,甚至結構不安全,。設計人員在精于結構電算分析的同時,更應注意到以上所提到的在設計過程中碰到的類似問題,使施工圖的設計更完善,保證結構的安全。

關于下列不屬于混凝土框架設計時考慮的方面的是和以下不屬于混凝土結構的是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網(wǎng)友昵稱:呼和浩特加固改造設計公司
混凝土結構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到許多因素的考慮,然而,,有些方面可能并不在設計師的考慮范圍內(nèi),,例如,對于混凝土框架設計來說,,可能并不需要考慮到每一種可能的使用情況,,因為大多數(shù)的實際環(huán)境和使用情況都可以用一種基本的設計方法來覆蓋,因此,,這個問題可能是一個陷阱問題,,旨在測試讀者對混凝土結構設計的深入理解程度。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