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張家界加固設計公司

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鋼結構建筑抗震)

張家界加固設計公司 4周前 ( 02-22 14:03 ) 6903 搶沙發(fā)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以及鋼結構建筑抗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鋼結構廠房抗震幾級呀,2,、,,鋼結構抗震在哪本規(guī)范可以找到相關條款?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以及鋼結構建筑抗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鋼結構廠房抗震幾級呀

現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于單層鋼結構廠房是沒有明確抗震等級的,,僅是對地震作用力進行了考慮,然后在不同的構件上針對不同的設防烈度給出了構造加強措施,,而且對于輕鋼結構體系的廠房要求按專門規(guī)定執(zhí)行,。

地震區(qū)劃是根據可能的地震破壞程度和強地面運動參數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區(qū)域劃分。地震安全性評價系指對具體建設工程區(qū)域或場地周圍的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震活動性、地形變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險性概率分析方法。

按照工程應采用的風險概率水準,,科學地給出相應的工程規(guī)劃和設計所需要的有關抗震設防要求的地震參數和基礎資料,。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即可作為該具體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要求,。

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的地震破壞,,危害性大,,損失嚴重,有時會造成城市功能的癱瘓,,因此,,相對于一般的建筑結構,要求對重大工程與生命線工程提高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

鋼結構抗震在哪本規(guī)范可以找到相關條款?

1,、《GB 50017-2003 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這是鋼結構規(guī)范,總則第三條中由“在地震區(qū)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尚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011,、《中國地震動參數區(qū)劃圖》GB 18306 和《構筑物抗震設計規(guī)范》GB 50191 的規(guī)定”。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 ,,第八章,第九章,,有相關內容,。是建筑抗震專門規(guī)范。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計算要點】

8.2.1 鋼結構應按本節(jié)規(guī)定調整地震作用效應,,其層間變形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5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構件截面和連接的抗震驗算時,凡本章未作規(guī)定者,,應符合現行有關結構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構件、連接的承載力設計值應除以本規(guī)范規(guī)定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8.2.2 鋼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對不超過12層的鋼結構可采用0.035,地超過12層的鋼結構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

8.2.3 鋼結構在地震作用下的內力和變形分析,,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鋼結構應按本規(guī)范第3.6.3條規(guī)定計入重力二階效應,。對框架梁,可不按柱軸線處的內力而按梁端內力設計,。對工字形截面柱,,宜計入梁柱節(jié)點域剪切變形對結構側移的影響;中心支撐框架和不超過12層的鋼結構,其層間位移計算可不計入梁柱節(jié)點域剪切變形的影響,。

2 鋼框架-支撐結構的斜桿可按端部鉸接桿計算,;框架部分按計算得到的地震剪以調整系數,達到不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1.8倍二者的較小者,。

3 中心支撐框架的斜桿軸線偏離梁柱軸線交點不超過支撐桿件的寬度時,,仍可按中心支撐框架分析,但應計及由此產生的附加彎矩,;人字形和V形支撐組合的內力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其值可采用1.5。

4 偏心支撐框架構件內力設計值,,應按下列要求調整:

1) 支撐斜桿的軸力設計值,,應取與支撐相連接的消能梁段達到受剪承載力時支撐斜桿軸力與增大系數的乘積,其值在8度及以下時不應小于1.4,,9度時不應小于1.5,。

2) 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內力設計值,應取消能梁段達到受剪承載力時框架梁內力一增大系數的乘積,,其值在8度及以下時不應小于1.5,,9度時不應小于1.6。

3) 框架柱的內力設計值,,應取消能梁段達到受剪承載力時柱內力與增大系數的乘積,,其值在8度及以下時不應小于1.5,9度時不應小于1.6,。

5 內藏鋼支撐鋼筋混凝土墻板和帶豎縫鋼筋混凝土墻板應按有關規(guī)定計算,,帶豎縫鋼筋混凝土墻板可僅承受水平荷載產生的剪力,不承受豎向荷載產生的壓力,。

6 鋼結構轉換層下的鋼框架柱,,地震內力應乘以增大系數,其值可采用1.5,。

8.2.4 鋼框架梁的上翼緣采用抗剪連接件與組合樓板連接時,,可不驗算地震作用下的整體穩(wěn)定。

8.2.5 鋼框架構件及節(jié)點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節(jié)點左右梁端和上下柱端的全塑性承載力應符合式(8.2.5-1)要求,。當柱所在樓層的受剪承載力比上一層的受剪承載力高出25%,或柱軸向力設計值與柱全截面面積和鋼材抗拉強度設計值乘積的比值不超過0.4,,或作為軸心受壓構件在2倍地震力下穩(wěn)定性得到保證時,,可不按該式驗算。

[gongshi]`∑W_(pc)(f_(yc)-N/A_c)≥η∑W_(pb)f_(yb)`[/gongshi][bianhao](8.2.5-1)[/bianhao]

式中`W_(pc),、W_(pb)`——分別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量,;

N——柱軸向壓力設計值,;

`A_c`——柱截面面積;

`f_(yc),、f_(yb)`——分別為柱和梁的鋼材屈服強度;

η——強柱系數,,超過6層的鋼框架,,6度IV類場地和7度時可取1.0,8度時可取1.0,,8度時可取1.05,,9度時可取1.5。

2 節(jié)點域的屈服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ψ(M_(pb1)+M_(pb2))//V_p≤(4//3)f_v`[/gongshi][bianhao](8.2.5-2)[/bianhao]

工字形截面柱

[gongshi]`V_p=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3)[/bianhao]

箱形截面柱

[gongshi]`V_p=1.8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4)[/bianhao]

3 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的節(jié)點域應按下列公式驗算:

[gongshi]`t_w≥(h_b+h_c)//90`[/gongshi][bianhao](8.2.5-5)[/bianhao]

[gongshi]`(M_(b1)+M_(b2))//V_p≤(4//3)f_v/γRE`[/gongshi][bianhao](8.2.5-6)[/bianhao]

式中`M_(b1),、M_(b2)`——分別為節(jié)點域兩側梁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

`V_p`——節(jié)點域的體積;

`f_v`——鋼材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ψ——折減系數,,6度IV類場地和7度時可取0.6,8,、9度時可取0.7,;

`h_b、h_c`——分別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

`t_w`——柱在節(jié)點域的腹板厚度,;

`M_(b1)、M_(b2)`——分別為節(jié)點域兩側梁的彎矩設計值,;

γRE——節(jié)點域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取0.85。

注:當柱節(jié)點域腹板厚度不小于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時,,可不驗算節(jié)點域的穩(wěn)定性。

8.2.6 中心支撐框架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支撐斜桿的受壓承載力應按下式驗算:

[gongshi]`N/(φA_(br))≤ψf/γRE`[/gongshi][bianhao](8.2.6-1)[/bianhao]

[gongshi]`ψ=1//(1+0.35λ_n)`[/gongshi][bianhao](8.2.6-2)[/bianhao]

[gongshi]`λ_n=(λ//π)sqrt(f_(ay)//E)`[/gongshi][bianhao](8.2.6-3)[/bianhao]

式中N——支撐斜桿的軸向力設計值,;

`A_(br)`——支撐斜桿的截面面積;

φ——軸心受壓構件的穩(wěn)定系數,;

ψ——受循環(huán)荷載時的強度降低系數,;

`λ_n`——支撐斜桿的正則化長細比;

E——支撐斜桿材料的彈性模量,;

`f_(ay)`——鋼材屈服強度,;

`γ_(RE)`——支撐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

2 人字支撐和V形支撐的橫梁在支撐連接處應保持連續(xù),,該橫梁應承受支撐斜桿傳來的內力,,并應按不計入支撐支點作用的簡支梁驗算重力荷載和受壓支撐屈曲后產生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承載力。

注:頂層和塔屋的梁可不執(zhí)行本款規(guī)定。

8.2.7 偏心支撐框架構件的抗震承載力驗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偏心支撐框架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驗算:

當N≤0.15Af時

[gongshi]`V≤φ_ι^V//γRE`[/gongshi][bianhao](8.2.7-1)[/bianhao]

`V_ι=0.58A_wf_(ay) 或 V_ι=2M_(ιp)//a`,,取較小值

`A_w=(h-2t_f)t_w`

`M_(ιp)=W_pf`

當N>0.15Af時

[gongshi]`V≤φ_(ιc)^v//γRE` [/gongshi][bianhao](8.2.7-2)[/bianhao]

`V_(ιc)=0.58A_wf_(ay)sqrt(1-[N/(Af)^2])`

或 `V_ι=2.4M_(ιp)[1-N//(Af)]/a`,取較小值

式中φ——系數,,可取0.9,;

V、N——分別為消能梁段的剪力設計值和軸力設計值,;

`V_ι,、V_(ιc)`——分別為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載力和計入軸力影響的受剪承載力;

`M_(ιp)`——消能梁段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

`a,、h、t_w,、t_f`——分別為消能梁段的長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和翼緣厚度,;

`A,、A_w`——分別為消能梁段的截面面積和腹板截面面積;

`W_p`——消能梁段的塑性截面模量,;

`f,、f_(ay)`——分別為消能梁段鋼材的抗拉強度設計值和屈服強度;

γRE——消能梁段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取0.85,。

注:消能梁段指偏心支撐框架中斜桿與梁交點和柱之間的區(qū)段或同一跨內相鄰兩個斜桿與梁交點之間的區(qū)段,地震時消能梁段屈服而使其余區(qū)段仍處于彈性受力狀態(tài),。

2 支撐斜桿與消能梁段連接的承載力不得不于支撐的承載力,。若支撐需抵抗彎矩,支撐與梁的連接應按抗壓彎連接設計,。

8.2.8 鋼結構構件連接應按地震組合內力進行彈性設計,,并應進行極限承載力驗算:

1 梁與柱連接彈性設計時,梁上下翼緣的端截面應滿足連接的彈性設計要求,,梁腹板應計入剪力和彎矩,。梁與柱連接的極限受彎、受剪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M_u≥1.2M_p`[/gongshi][bianhao] (8.2.8-1)[/bianhao]

[gongshi]`V_u≥1.3(2M_p/ι_n)且V_u≥0.58h_wt_wf_(ay)`[/gongshi][bianhao] (8.2.8-2)[/bianhao]

式中`M_u`——梁上下翼緣全熔透坡口焊縫的極限受彎承載力,;

`V_u`——梁腹板連接的極限受剪承載力;垂直于角焊縫受剪時,,可提高1.22倍,;

`M_p`——梁(梁貫通時為柱)的全塑性受彎承載力,;

`ι_n`——梁的凈跨(梁貫通時取該樓層信的凈高);

`h_w,、t_w`——梁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鋼材屈服強度。

2 支撐與框架的連接及支撐拼接的極限承載力,,應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N_(ubr)≥1.2A_nf_(ay)`[/gongshi][bianhao](8.2.8-3)[/bianhao]

式中`N_(ubr)`——螺旋連接和節(jié)點板連接在支撐軸線方向的極限承載力,;

`A_n`——支撐的截面凈面積;

`f_(ay)`——支撐鋼材的屈服強度,。

3 梁、柱構件拼接的彈性設計時,,腹板應計入彎矩,,且受剪承載力不應小于構件截面受剪承載力的50%;拼接的極限承載力,,應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V_u≥0.58h_wt_wf_(ay)` [/gongshi][bianhao] (8.2.8-4)[/bianhao]

無軸向力時

[gongshi]`M_u≥1.2M_p` [/gongshi][bianhao](8.2.8-5)[/bianhao]

有軸向力時

[gongshi]`M_u≥1.2M_(pc)` [/gongshi][bianhao](8.2.8-6)[/bianhao]

式中`M_u,、V_u`——分別為構件拼接的極限受彎、受剪承載力,;

`M_(pc)`——構件有軸向力時的全截面彎承載力,;

`h_w、t_w`——拼接構件截面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被拼接構件的鋼材屈服強度,。

拼接采用螺栓連接時,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翼緣

[gongshi]`nN_(c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且[gongshi]`nN_(v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腹板

[gongshi]`N_(cu)^b≥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且[gongshi]`Nbvu≥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式中`N_(cu)^b,、N_(vu)^b`——一個螺栓的極限受剪承載力和對應的板件極限承壓力,;

`A_f`——翼緣的有效截面面積;

`N_M^b`——腹板拼接中彎矩引起的一個螺栓的最大剪力,;

n——翼緣拼接或腹板拼接一側的螺栓數,。

4 梁、柱構件有軸力時的全截面受彎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工字形截面(繞強軸)和箱形截面

當`N/N_y≤0.13時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8.2.8-9)[/bianhao]

當`N/N_y>0.13時

[gongshi]`M_(pc)=1.15(1-N/N_y)M_p`[/gongshi][bianhao](8.2.8-10)[/bianhao]

工字形截面(繞弱軸)

當`N/N_y≤A_w/A時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 (8.2.8-11)[/bianhao]

當`N/N_y>A_w/A`時

`M_(pc)={1-[(N-A_wf_(ay))//(N_y-A_wf_(ay))]^2}M_p` (8.2.8-12)

式中`N_y`——構件軸向屈服承載力,,取`N_y=A_nf_(ayo)`

5 焊縫的極限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對接焊縫受拉

[gongshi]`N_u=A_f^wf_u` [/gongshi][bianhao] (8.2.8-13)[/bianhao]

角焊縫受剪

[gongshi]`V_u=0.58A_f^wf_u` [/gongshi][bianhao](8.2.8-14)[/bianhao]

式中`A_f^w`——焊縫的有效受力面積;

`f_u`——構件母材的抗拉強度最小值,。

6 高強度螺栓連接的極限受剪承載力,,應取下列二式計算的較小者:

[gongshi]`N_(vu)^b=0.58n_fA_e^bf_u^b` [/gongshi][bianhao] (8.2.8-15)[/bianhao]

[gongshi]`N_(cu)^b=d∑tf_(cu)^b` [/gongshi][bianhao](8.2.8-16)[/bianhao]

式中`N_(vu)^b、N_(cu)^b`——分別為一個高強度螺栓的極限受剪承載力和對應的板件極限承壓力,;

`n_f`——螺全連接的剪切面數量,;

`A_e^b`——螺栓螺紋處有效截面面積;

`f_u^b`——螺栓鋼材的抗拉強度最小值,;

d——螺栓桿直徑,;

∑t——同一受力方向的鋼板厚度之和,;

`f_(cu)^b`——螺栓連接板的極限承壓強度,取`1.5f_u`,。

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鋼結構建筑抗震) 結構電力行業(yè)施工

鋼結構抗震計算的阻尼比選取是多少

鋼結構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 對不超過 50m的鋼結構可采用 0.04 對超

過 50m的鋼結構可采用 0.03,高度》200米,,宜取0.02 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 阻尼比可采用 0.05

依據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8.2.2條

多高層鋼結構抗震設計在總體上需把握的主要原則

2013年4月考試多高層房屋結構抗震設計第三次作業(yè)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20分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共 10 小題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每小題 2 分) 1. 目前、世界上解釋地震成因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的理論主要有 ______ 和 ______ 兩種學說,。 2. 按照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我國現行《抗震設計規(guī)范》,,建筑的抗震設計類別分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四類。 3. 地震按其成因可以劃分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______ 四種類型,。 4. 在一個地震序列中,,若前震和余震都很少,甚至沒有,,絕大部分地震能量都是通過主震一次釋放出來的稱為 ______ 5. 多層砌體房屋抗震構造措施設計的基本思想是 ______ 6. 多高層鋼結構在地震中的破壞形式有三種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 ______ ______ ______ 7. 砌體結構的樓蓋剛度決定層間的地震剪力的分配方法,,根據剛度可分為:柔性樓蓋、剛柔性樓蓋,、剛性樓蓋,,現澆鋼筋混凝土樓蓋屬于 ______ 。 8. 當地震震級增加一級時,,地面震幅增加約 ______ 倍,,而能量約增加 ______ 倍。 9. 多高層鋼結構梁柱剛性連接斷裂破壞主要主要有兩種節(jié)點連接破壞,,一種是 ______ ,,另一種是 ______ 。 10. 砌體抗剪強度理論主要有 ______ , ______ 兩種,。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20分,共 5 小題,,每小題 4 分) 1. 解釋淺源地震的概念,。 2. 震源深度? 3. 地震作用效應 4. 主震型地震 5. 等效剪切波速 三,、計算題(本大題共30分,,共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 1. 計算二層框架結構的的自振頻率和振型,。各層質量為m1=60t,m2=50t,。第一層層間側移剛度為k1=5×104kN/m,,第二層層間側移剛度為k2=3×104kN/m。 2. 三層框架結構,,假定橫梁剛度無限大,。 各層質量分別為: m1=2561t, m2=2545t, m3=559t,各層剛度分別為:k1=5.43×105KN/m, k2=9.03×105KN/m, k3=8.23×105KN/m, 用能量法計算結構的基本頻率和振型,。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0分,共 4 小題,,每小題 5 分) 1. 抗震設防的基本目標,、要求是什么? 2. 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淺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中,,哪種類型破壞作用較大? 3. 選擇建筑場地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4. 結構豎向布置要求注意事項,? 五、綜合題(本大題共10分,,共 1 小題,,每小題 10 分) 就全球發(fā)生的構造地震的成因而言,目前國際上通常采用地震理論有斷層說和板塊構造說,。試闡述這兩種學說的中心思想及其科學性

多層鋼框架結構層間位移式多少

高層鋼結構層間位移角的規(guī)定在《抗規(guī)》和《高規(guī)》上均有規(guī)定,,《抗規(guī)》為1/300,《高規(guī)》1/800,。

計算要求

(1)位移為彈性方法計算的位移,,水平位移限制值針對的是風荷載或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單工況位移。本條規(guī)定的樓層位移計算可不考慮偶然偏心的影響,。

(2)層間最大水平位移Δu指第i層的Δu/h指第i層和第i-1層在樓層平面各處位移差ΔUi=Ui-Ui-1中的最大值,,這里的Ui是各樓層的層間位移??拐鹪O計時應采用按多遇地震考慮的各振型下位移的平方和開平方(SRSS法)或完全方根組合(CQC法)是計算結果而不是“規(guī)定的水平力”作用下的計算結果,。

擴展資料

層間位移角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時的調整方法:

1、程序調整:SATWE程序不能實現,。

2,、結構調整:只能通過調整增強豎向構件,加強墻,、柱等豎向構件的剛度,。

1)由于高層結構在水平力的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扭轉,,所以符合剛性樓板假定的高層結構的最大層間位移往往出現在結構的邊角部位,因此應注意加強結構外圍對應位置抗側力構件的剛度,,減小結構的側移變形,。同時在設計中,應在構造措施上對樓板的剛度予以保證,。

2)利用程序的節(jié)點搜索功能在SATWE的“分析結果圖形和文本顯示”中的“各層配筋構件編號簡圖”中快速找到層間位移角超過規(guī)范限值的節(jié)點,,加強該節(jié)點對應的墻、柱等構件的剛度,。節(jié)點號在“SATWE位移輸出文件”中查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層間位移角

鋼結構設計都需要哪些規(guī)范

1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 (GB50009-2001) (2006年版)

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2002)

3 《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 (GB50007-2002)

4 《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7-2003)

5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 (GB50011-2008)

6 《砌體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03-2001)

7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 (JGJ 3-2002)

8 《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范》(JGJ79-2002、J220-2002)

9 《木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05-2003) (2005年版)

10 《公路橋涵設計通用規(guī)范》(JTG D60-2004)

關于鋼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和鋼結構建筑抗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覺得文章有用就打賞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微信掃一掃打賞

閱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