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剪力墻設計原則,,以及剪力墻的設計原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錄一覽:,,1,、,,剪力墻抗震設計的原則有哪些,,2、,,剪力墻的布置原則是怎么樣的,,3、,,純剪力墻的高層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的布置有什么原則,4,、,,剪力墻布置的原則是什么,設計時,,框架里面哪里應該布置剪力墻,,應該怎么確定?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剪力墻設計原則,,以及剪力墻的設計原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剪力墻抗震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 2、剪力墻的布置原則是怎么樣的
- 3,、純剪力墻的高層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的布置有什么原則
- 4,、剪力墻布置的原則是什么,,設計時,框架里面哪里應該布置剪力墻,,應該怎么確定,?
- 5、剪力墻布置原則有哪些
剪力墻抗震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剪力墻抗震設計的原則:
1,、強墻弱梁
2,、強剪弱彎
3、限制墻肢的軸壓比和墻肢設置邊緣構件
4,、加強重點部位
5,、連梁特殊措施
擴展資料:
剪力墻注意事項:
1.剪力墻宜均勻布置在建筑物的周邊、樓梯間,、電梯間,、平面形狀變化和豎向荷載較大等部位。
2.平面形狀凹凸較大時,,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墻,。
3.縱橫剪力墻宜組成L形、T形和槽形等形式,。
4.剪力墻不宜太長,,總高度與長度之比宜大于2
5.不宜在伸縮縫和防震縫兩側同時布置剪力墻,縱向剪力墻不宜布置在端部,,而應布置在中部,。
6.剪力墻宜貫通建筑物的全高,避免剛度突變,。
剪力墻的布置原則是怎么樣的
剪力墻的布置原則為:
(1) 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力和水平力都由剪力墻承受,。所以一般應沿建筑物的主要軸線雙向布置。特別是在抗震結構中,,應避免僅單向有墻的結構布置形式,,并宜使兩個方向抗側剛度接近,,即兩個方向的自振周期宜相近。
(2) 剪力墻應盡量拉通對直,,以增加抗震能力,。門窗洞口上下各層對齊,形成明確的墻肢和連梁,,使受力明確,,計算簡單。在抗震結構中,,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錯洞剪力墻和疊合錯洞墻,。疊合錯洞墻的特點是洞口錯開距離很小,甚至疊合,,不僅墻肢不規(guī)則,,而且還在洞口之間形成薄弱部位,對抗震尤為不利,。
(3) 剪力墻沿豎向應貫通建筑物全高,。剪力墻沿豎向改變時,允許沿高度改變墻厚和混凝土等級,,或減少部分墻肢,,使抗側剛度逐漸減小,避免各層剛度突變,,造成應力集中,。
(4) 剪力墻要避免洞口與墻邊,洞口與洞口之間形成小墻肢,。小墻肢寬度不宜小于三倍墻厚(否則應按框架柱設計),,并用暗柱加強。
(5) 較長的剪力墻宜開設洞口,,將其分為均勻的若干墻段,,墻段之間宜采用弱梁連接,每個獨立墻段的總高度與其截面高度之比不應小于2,,墻長較小時,,受彎產生的裂縫寬度較小,墻體配筋能夠充分的發(fā)揮作用,,因此墻肢截面高度不宜大于8 m,。
(6) 高層建筑不應采用全部為短肢剪力墻的結構形式,短肢墻應盡可能設置翼緣,。在短肢剪力墻較多時,,應布置筒體(或
一般剪力墻),以形成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墻結構。
(7) 控制剪力墻平面外彎矩,,應采取增加與沿梁軸線方向的垂直墻肢,,或增加壁柱、柱等方式,,來減少梁端部彎矩對墻的不利影響,。對截面較小的樓面梁可設計為鉸接或半剛接,減小墻肢平面外彎矩,。
(8) 不宜將樓面主梁直接支承在剪力墻之間的連梁上,。因為一方面主梁端部約束達不到要求,連梁沒有抗扭剛度去抵抗平面外彎矩,;另一方面對連梁本身不利,連梁本身剪切應變較大,,容易出現(xiàn)裂縫,,因此應盡量避免。
純剪力墻的高層結構設計中,,剪力墻的布置有什么原則
剪力墻剪力墻設計原則的位置剪力墻設計原則:1)遵循均勻、分散,、對稱和周邊的原則,。 2)剪力墻應沿房屋縱橫兩個方向布置。3)剪力墻宜布置在房屋的端部附近,、平面形狀變化處,、恒荷載較大處以及樓(電)梯處。4)在平面布置上盡可能均勻,、對稱剪力墻設計原則,,以減小結構扭轉。不能對稱時,,應使結構的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接近,。 5)在豎向布置上應貫通房屋全高,使結構上下剛度連續(xù),、均勻,。6)可布置成單片形(不少于三道,長度不超過8m),、L形,、槽形、工字形,、十字形或筒形最佳,,H/L≥2。7)洞口布置在截面中部,避免布置在剪力墻端部或柱邊,。
(2)剪力墻的間距剪力墻設計原則:為了保證樓(屋)蓋的側向剛度,,避免水平荷載作用下樓蓋平面內彎曲變形應控制剪力墻的最大間距。
(3)剪力墻的數量:與結構體型,、高度等有關,。從抗震性考慮,在一定范圍內數量越多越好剪力墻設計原則,;從經濟性考慮,,數量太多會使結構剛度和自重很大,地震力和材料用量增大,,造價提高,,基礎設計困難。因此,,剪力墻的數量應適宜,,只需滿足側向變形的限值即可。(剪力墻的數量:規(guī)范要求剪力墻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傾覆力距不宜小于結構總底部地震傾覆力距的50%)
成片的剪力墻最好對稱布置,,必須遵循“均勻,、對稱、周邊,、分散”的原則,。因為在地震時全靠它抵抗地震剪力。
剪力墻布置的原則是什么,,設計時,框架里面哪里應該布置剪力墻,,應該怎么確定,?
1.平面布置 剪力墻結構中全部豎向荷載和水平力都由鋼筋混凝土墻承受剪力墻設計原則,所以剪力墻應沿平面主要軸線方向布置,。 1)矩形,、L形、T形平面時剪力墻設計原則,,剪力墻沿兩個正交剪力墻設計原則的主軸方向布置剪力墻設計原則,; 2)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個方向布置; 3)正多邊形,、圓形和弧形平面,,則可沿徑向及環(huán)向布置,。 單片剪力墻剪力墻設計原則的長度不宜過大: 1)長度很大的剪力墻,剛度很大將使結構的周期過短,,地震力太大不經濟,; 2)剪力墻以處于受彎工作狀態(tài)時,才能有足夠的延性,,故剪力墻應當是高細的,,如果剪力墻太長時,將形成低寬剪力墻,,就會由受剪破壞,,剪力墻呈脆性,不利于抗震,。故同一軸線上的連續(xù)剪力墻過長時,,應用樓板或小連梁分成若干個墻段,每個墻段的高寬比應不小于2,。每個墻段可以是單片墻,,小開口墻或聯(lián)肢墻。每個墻肢的寬度不宜大于8.0m,,以保證墻肢是由受彎承載力控制,和充分發(fā)揮豎向分布筋的作用,。內力計算時,,墻段之間的樓板或弱連梁不考慮其作用,每個墻段作為一片獨立剪力墻計算,。
剪力墻布置原則有哪些
在家庭裝修設計中,,剪力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為此,,要相當重視,。那剪力墻布置原則有哪些?PChouse帶大家了解下吧,。
底框架結構中的剪力墻既是承擔豎向荷載的主要構件,,更是承擔水平力的主要構件,在地震中起第一道防線作用,,因此在設計時要考慮底部剪力墻承擔100%的水平地震作用,,而框架只承擔小部分的地震力作為安全儲備。震害觀測表明,,底框磚房在地震時底層將發(fā)生變形集中,,會出現(xiàn)過大的側移而嚴重破壞甚至倒塌。有鑒于此,,新規(guī)范在近十幾年各地試驗研究的基礎上,,對底框架結構剪力墻的布置做出了更科學的調整。
首先抗震墻間距要滿足最大橫墻間距限制,6,、7,、8度設防區(qū)最大橫墻間距分別為21m、18m,、和15m,。
其次,剪力墻應沿2個主軸方向都有布置,,使之形成直角以更好地發(fā)揮抗震作用,。
另外要克服矯枉過正的偏見,有些設計人員認為既然底框結構底層薄弱就多布置一點剪力墻越強越好,,實際上是走向另一個極端,。剪力墻的設置應與上部砌體結構相協(xié)調,抗震設計的原則是沿樓層間側移剛度應均勻變化,,而不允許各層間發(fā)生突變,。
關于剪力墻設計原則和剪力墻的設計原則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