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架結構中,桿件承載力的計算是關鍵步驟,涉及多種公式和特殊情況。承載力計算公式通常包括基于材料強度的計算方法,例如彎曲應力法或極限狀態(tài)設計方法。對于特殊條件下的承載力計算,如節(jié)點荷載、桿件尺寸變化或復雜幾何形狀,需要采用更詳細的分析。還需考慮疲勞、腐蝕和其他環(huán)境因素對桿件性能的影響。
網架桿件計算內容
一、桿件截面相關計算
- 鋼材選擇與截面確定依據
- 網架結構桿件可采用普通型鋼和薄壁型鋼,桿件的鋼材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guī)定采用。桿件截面應根據該標準,按照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要求計算確定。
- 最小截面尺寸計算
- 桿件截面的最小尺寸應根據結構的跨度與網格大小按計算確定,普通型鋼不宜小于L50×3,鋼管不宜小于Φ48x3。
二、桿件長細比計算
- 計算長度的確定
- 確定桿件的長細比時,其計算長度應按相關規(guī)定采用(具體規(guī)定可參考對應的設計標準中的表格等資料)。
- 容許長細比數(shù)值
- 桿件的長細比不宜超過規(guī)定的數(shù)值(同樣需參照相關標準規(guī)定)。
三、桿件內力計算
- 不同網架類型的內力系數(shù)
- 對于不同網格的網架,如兩向正交正放網架、兩向正交斜放網架、三向網架、正放四角錐網架和斜放四角錐網架等,有對應的桿件內力系數(shù)圖表可用于內力計算,不同網架類型內力計算方式不同。例如兩向正交斜放網架等有各自特定的內力計算方法和相關系數(shù)的運用。
- 基于不同計算模型的內力計算
- 空間桁架位移法:適用于各種類型、各種支承條件的網架。該方法以網架節(jié)點的三個線位移為未知量、所有桿件為承受軸向力的鉸接桿系有限元法,利用計算機進行內力分析和位移計算。當網架結構和外荷載有對稱面時,可利用對稱條件只需分析1/2n網架(n為對稱面數(shù)量),在計算時,對稱面內各桿件的截面面積應取原截面面積的一半,各對稱面交線上的中心豎桿也有相應處理。
- 交叉梁系差分法:適用于由交叉梁系組成的網架或正放四角錐網架的計算。
- 擬夾層板法:可用于錐體組成的網架計算。
- 假想彎矩法:可用于斜放四角錐網架、棋盤形四角錐網架的估算。
四、桿件承載力計算
- 壓桿承載力計算公式
- 如果桿件為壓桿,其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其中為桿件的承載力,為桿件的截面面積,為截面的調整系數(shù),為相應材料的抗壓強度。
- 拉桿承載力計算公式
- 如果桿件為拉桿,其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其中為桿件的承載力,為桿件的截面面積,為截面的調整系數(shù),為相應材料的抗拉強度。
- 彎曲桿件承載力計算公式(特殊情況)
- 如果桿件受到彎曲作用,其承載力的計算公式為與桿件的彎矩、相應材料的彎曲強度、截面抵抗彎曲矩的有效寬度有關(具體公式需根據詳細的結構力學原理確定)。
五、桿件長度計算
- 理論長度
- 理論長度是指球心到球心的距離,即網格長度,也叫中到中長度。
- 下料長度
- 下料長度 = 理論長度 - 球半徑 - 套筒長度 - 封板或錐頭長度+球劈面量 + 焊接收縮量。
- 焊接長度
- 焊接長度 = 下料長度 + 封板或錐頭長度,是焊完封板或錐頭后的實際長度。
- 組合長度
- 組合長度 = 焊接長度 + 套筒長度。

網架桿件鋼材選擇標準
網架桿件長細比計算方法
網架桿件承載力計算案例
網架桿件內力計算實例



